当前位置:首页 > 论坛 > 得关目值这6注3项个W生态了基金出手

得关目值这6注3项个W生态了基金出手

2025-10-02 13:40:51 [评测] 来源:链动财富

作为一名长期跟踪加密投资的业内人士,Coinbase旗下Base生态基金的这轮投资确实让人眼前一亮。记得上个月参加Web3大会时,就听到不少同行在讨论Base基金的投资动向,如今靴子终于落地。从800多个项目中精挑细选出6个,这几个"幸运儿"到底有何过人之处?

1. 把华尔街搬上区块链的Avantis

第一次看到Avantis的白皮书时,我就被它的简洁设计惊艳到了。这个专注于USDC的合成衍生品平台,简直就是为那些厌倦了复杂DeFi产品的用户量身打造的。100倍的杠杆听起来很疯狂对吧?但他们在风险管理上下了大功夫,特别是那个创新的分期锁定机制,简直是把传统金融的风控理念完美移植到了链上。

2. BSX:让散户也能玩转机构级交易

说实话,我一直觉得去中心化交易所在用户体验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。BSX这个项目很有意思,它把中心化交易所的订单簿功能搬到了链上。最近试用他们的测试网时,那个丝滑的下单体验简直让人忘记是在用DeFi。更棒的是,所有资产都存在自己的钱包里,再也不用担心交易所跑路了。

3. Onboard:非洲兄弟的加密"支付宝"

去年在肯尼亚调研时,亲眼目睹了当地人对数字金融的渴望。Onboard这种MPC钱包解决方案,完美解决了非洲用户入金难的问题。他们的点对点交易设计特别接地气,让我想起了早期的支付宝。或许在非洲这片新兴市场,真的能走出一条不同于欧美的发展路径。

4. OpenCover:给DeFi交易上"保险"

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DeFi暴雷的老韭菜,看到OpenCover简直要泪目了。他们的创新在于把保险直接嵌入交易环节,就像开车必须买交强险一样自然。我特意测试了下他们的Nexus Mutual合作产品,保费居然比想象中便宜不少。看来以后做高杠杆交易时,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。

5. Paragraph:内容创作者的新大陆

我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最近总在抱怨平台分成太高,Paragraph这种链上内容平台简直就是及时雨。把文章变成NFT的想法太绝了,这比传统的付费订阅模式灵活多了。上周看到有个音乐人把自己的创作过程拆分成10个NFT分批发售,这种玩法在传统平台根本实现不了。

6. Truflation:让通胀数据不再"说谎"

还记得去年美国CPI数据引发的各种争议吗?Truflation这个实时通胀预言机简直是一股清流。他们从1800多万个数据点抓取信息,比官方统计的样本量大多了。作为一名经济数据的重度使用者,我每天都要刷他们的仪表盘,这可比等政府发布月报及时多了。

不得不说,Base基金这次的投资组合相当有看头。从交易基础设施到终端应用,从金融工具到内容平台,几乎覆盖了Web3生态的各个关键环节。作为行业观察者,我很期待看到这些项目在未来12个月的表现。毕竟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,能获得头部机构青睐的项目,往往都有两把刷子。

(责任编辑:更新)

推荐文章
  • 马斯克的脑机革命迈出关键一步:当科幻开始照进现实

    马斯克的脑机革命迈出关键一步:当科幻开始照进现实 就在前几天,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公司获得了FDA的绿灯,即将开始脑机接口的人体临床试验。说实话,作为长期关注科技发展的业内人士,我既感到兴奋又有些忐忑。还记得2016年公司刚成立时,多少人把这当作马斯克的又一个疯狂想法?如今七年过去,这个"疯狂"正在变成现实。从实验室到病床:一个漫长而谨慎的跨越Neuralink在官网上发布的招募信息显示,他们正在寻找那些被渐冻症或脊髓损伤折磨多年的患者... ...[详细]
  • 牛市盛宴过后,加密货币或将难现往日辉煌

    牛市盛宴过后,加密货币或将难现往日辉煌 要说2021年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,莫过于加密货币市场的百花齐放。作为一名从2017年就开始关注这个领域的"老韭菜",我见证了这个小众市场如何成长为一个充满活力的金融生态圈。加密货币的"文艺复兴"记得2021年那会儿,每天早上刷行情都像是拆盲盒,各种新奇的项目层出不穷。Solana和AVAX这些新生代公链就像黑马一样闯入人们的视野,它们用更高的TPS和更低的手续费挑战着以太坊的霸主地位。而DeFi... ...[详细]
  • Web3.0:新时代的国际协作网络该如何破局?

    Web3.0:新时代的国际协作网络该如何破局? 最近在金融科技圈里,Web3.0这个词简直火得不得了。作为一个长期观察数字经济发展的研究者,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大家都在讨论香港和新加坡的"霸主之争",却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。竞争还是合作?这是个问题说实话,看到各大媒体把Web3.0描绘成一场"零和游戏",我个人是有点失望的。上周在新加坡的一场行业峰会上,我就注意到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:香港的代表团和新加坡的团队明明可以坐在一起交流,却总是被安排在... ...[详细]
  • 当比特币遇上乔·罗根:一场关于货币未来的精彩对话

    当比特币遇上乔·罗根:一场关于货币未来的精彩对话 在最近一期的《乔·罗根体验》播客中,这个让全球数千万观众着迷的节目再次引爆了加密货币圈的热议。说实话,作为一个长期关注金融科技发展的人,我完全被罗根和Altman关于比特币的那段对话给迷住了。为什么这位"播客之王"如此看好比特币?罗根在节目中展现出的热情简直就像发现了新大陆的探险家。他特别提到了比特币那个令人着迷的特性——限量2100万枚。这让我想起第一次接触比特币时的震撼:在央行可以无限印钞的世... ...[详细]
  • 重磅!招行打破传统金融边界 香港加密交易市场迎来国家队

    重磅!招行打破传统金融边界 香港加密交易市场迎来国家队 谁能想到,银行业巨头招行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?就在上周,招行在香港的子公司招银国际证券突然宣布上线加密货币交易服务,这个消息在金融圈炸开了锅。银行业巨头的"破冰"之举说实话,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条消息时,下意识揉了揉眼睛。要知道在我们的印象中,传统银行对加密货币向来是避之不及的态度。但招行这次不仅做了,还做得相当漂亮。我仔细研究了他们的公告,发现招银国际这次拿到了香港证监会颁发的虚拟资产服务商牌照。... ...[详细]
  • 爆火的BIGTIME代币:游戏玩家和资本为何如此疯狂?

    爆火的BIGTIME代币:游戏玩家和资本为何如此疯狂? 说真的,最近游戏行业的区块链化浪潮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。你看那个叫BIGTIME的代币,在Coinbase和OKX上线的消息一出来,价格就跟坐了火箭似的,一天内暴涨227%。作为一个长期跟踪游戏行业的经济观察者,我觉得这事值得好好说道说道。这个游戏凭什么这么火?Big Time可不是什么野鸡团队做出来的山寨游戏。据我了解,他们的核心成员都是来自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传统3A游戏大厂。想想看,一群深谙传统... ...[详细]
  • 从防弹玻璃到金融科技帝国:一个哥伦比亚人如何让巴西银行颜面扫地

    从防弹玻璃到金融科技帝国:一个哥伦比亚人如何让巴西银行颜面扫地 我至今还记得David Vélez第一次向我描述他在巴西开银行账户时的场景。那简直像是一部黑色幽默电影:一个西装革履的金融精英,被困在银行的防弹玻璃后面,周围站着荷枪实弹的警察,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。"你能想象吗?"他苦笑着对我说,"在21世纪,开个银行账户还要像探监一样。"创业灵感源于糟糕的用户体验Vélez的故事始于2012年,当时这位哥伦比亚裔投资人刚从硅谷知名风投红杉资本离职。作为私募股权老... ...[详细]
  • dYdX创始人的心声:我们不只是Cosmos生态的附庸

    dYdX创始人的心声:我们不只是Cosmos生态的附庸 说实话,当我看到dYdX创始人Antonio最近那番言论时,完全能理解他的心情。这个曾经在以太坊上呼风唤雨的明星项目,自从宣布要搬到Cosmos这个"新家"后,就像突然被扔进了聚光灯下,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审视和揣测。品牌独立性的微妙平衡Antonio在推特上直言不讳地说:"我特别不希望dYdX的品牌与Cosmos绑定得太紧。"这话听起来有点反常对不对?毕竟他们可是要依靠Cosmos SDK来构建新版... ...[详细]
  • 亚洲区块链力量崛起:Vitalik Buterin亲历的行业变迁

    亚洲区块链力量崛起:Vitalik Buterin亲历的行业变迁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加密领域的观察者,我最近在德克萨斯州的一次行业聚会上听到了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的精彩分享。他用略带兴奋的语气告诉我们:"你们知道吗?亚洲开发者的角色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"这让我不禁想起五年前在东京参加区块链会议时的场景,当时会场里大多是在讨论挖矿和交易所。从挖矿到创新:亚洲团队的华丽转身Buterin分享了一个有趣的观察:"记得2018年那会儿,亚洲在加密... ...[详细]
  • SocialFi江湖风云录:当Friend.tech遭遇挑战,谁将笑到最后?

    SocialFi江湖风云录:当Friend.tech遭遇挑战,谁将笑到最后? 最近加密圈就像炸开了锅,Friend.tech这匹黑马横空出世,两周内狂揽2.5万ETH的交易额,连顶级风投Paradigm都忍不住投了钱。但好景不长,10月4日那天,大户Hanwei Chang一口气抛售43个Key套现140ETH,直接让平台TVL跌了7.8%。这让我想起2017年的ICO狂潮,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。暗流涌动的Friend.tech作为一个在加密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发现Fr... ...[详细]